close
本系列文章獲得原作者MRZ之同意轉載自PTT之historia板,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就第一篇之中,講到關於大學前兩年想躲也躲不掉的哲學課程,實際上我在大學後兩年還是躲不掉orz。

怎麼說呢?大概就像下面這一則冷笑話一樣:

算命仙:閣下,我看您八字不順,印堂發黑,掌紋雜亂,看來您自小就倒楣倒楣倒楣倒楣倒楣倒楣倒楣倒楣......

客人:啊?請問何時能有轉運的機會呢?

算命仙:不打緊,只要您過了60歲就好多了。

客人:喔,那麼我60歲以後就會不倒楣了嗎?

算命仙:不,您會繼續倒楣,只不過您習慣了而已。

所以哲學給我的苦難讓我在大學後兩年外加研究所兩年都能習慣了XD

好吧,回到原點,那麼大二以前,哲學當然是選修中的必修,因為說穿了通識課程能給人選的實在不多,而且就算有適合的科目嗎,要是時間上衝堂了,或是選擇該課的人數過少(最少五人),那麼結果就是該課取消。所以每年本人選擇下學期課程表的時候,可說跟本人某位戰史系教授當年學戰史的情況一樣:

給你一套制服,再給你一把M16,然後直升機載你到越南的叢林,然後被士官長一腳踹下去,三天後再來回收。

當然我是不用那麼悽慘的學戰史啦(只是差點去了當時還存在的南斯拉夫而已),可是選課表時那種心理狀態,大概就像上面所講的情況差不多。而且更OX的是----抱歉我用髒話----選擇課表的排隊順序,都是按照姓氏的英文字母順序的。而敝人姓"Y",你知道Y開頭的姓氏就算加上Z開頭的姓氏,會被排到多麼後面是嗎?XO的,等到我能排隊上來說要登記某些課程的時候,能選擇的已經剩下沒幾個了!

我曾一度考慮要改姓成 IANG ,可惜萬惡的台灣駐加/美經濟文化辦事處不肯為了這種原因讓我更改姓氏。

當然絕大部份華人,尤其是台灣來的,因為他們都是使用威妥瑪音標,所以無論趙(Chao)錢(Chien)周(Chou)鄭(Cheng)蔣(Chiang)陳(Chen)張(Chang)等等等等大姓,全都是"C"開頭,你知道從A到C之間又有多少姓氏嗎?能排到"L"的時候,課程都被選掉三分之二啦!

更討厭的就是萬惡的韓國人本來姓"李(Yi)"的,到了國外全都變成"Lee",姓"金(Kim)"的更多,只要每年多了一批韓國人,我就距離能選擇的課程就更遠了......orz

光這點還不用上什麼社會學人類學,我就已經知道文化差異對於某些族群實在是生存大不易了很多很多點點點。現在回想起來就咬手帕,要是我能不用選德文,改選廣東話的話,我的第二語文課程會比較輕鬆些。

嚴格來說,第二語言是必修科目,但我不能把'國語(Mandarin Chinese)'當作第一語言,因為加美官方規定第一語言必須是"母語",對前者來說,母語是英文跟法文;對後者來說,當然是只能選英文。然後國外那些萬惡的香港人這時候就說:'I'am Chinese and I cannot choice Mandarin.'----這時候你就變成中國人了----於是他們就光明正大的選廣東話當第二語文。OX咧!作弊!犯規了啦!而且更不用說這批香港人的姓氏開頭也絕大部份是"C"......

現在是不是還有這種鏡頭上演,我不知道。但對於本人來說,也不完全是因為我喜歡歷史而選修歷史系的(嚴格來說是戰史系)。因為這種該死的規定,讓我只能選非常怪......呃,非常罕見而且有趣的科系。

學過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朋友們大概可以看得出來我就算為什麼還沒有接觸這些課程之前,就已經學過了不少寶貴的人生經驗了orz。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RAF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