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篇拖稿好幾天的感想文~前幾天在Kotaro家看到「超商門口的販賣機」這篇文章,看完文章和回應後腦海中有蠻多想法的~(眾:妳的遊記呢?妳的照片呢?不是還有近八百張照片沒整理?)
前些日子去站前地下街時也看過這樣的販賣機放在超商門口,仔細一看發現竟然是以販賣三明治、飯糰之類的東西為主時感到有些訝異。其實這種販賣機並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蠻多地方都有類似的東西,只是以往看到的大多是以販賣報紙、零食為主,像這樣以販賣鮮食為主的販賣機還真是第一次看到!而且就放在便利商店外頭......當下覺得挺多此一舉的,店裡就有賣的東西卻還要另外擺一台機器在外頭販賣。就如同Kotaro的看法,或許7-11是想藉此測試消費者對於鮮食自動販賣機的接受度,以後或許會將這種機器設置在不方便開設店鋪的地方,但考量到鮮食本身一天所需的補貨次數&保存期限&補貨的成本等等,這樣的機器除非設置在校園之類的地方不然獲利空間實在不高。其實看到的那天我還蠻想玩玩看的(謎:妳手可以再皮一點!),可惜我看到的時候它的內部是空空如也,實在看不出來到底是賣完了還是剛放出來沒啥在用~
這兩次去日本,對日本便利商店的感受都蠻深的,特別是這次,由於今年才在7-11工作過所以感觸更多。很多東西一言難盡,簡單的講就是台灣的店員有怎樣的態度與表現,除了訓練外主導一切的其實是店員本身的性格,但在日本則是由完整的訓練與制度主導一切,前者因為制度沒有清楚告訴你到底該怎麼做、怎麼處理所以變成看個人,後者則是透過完整的制度來表現「親切、貼心」。我的工作經驗絕對不算多,但幾次服務業經驗下來我深深覺得台灣在所謂的「制度」上真的"人事"太多"制式"太少,特別是在員工訓練上,總是那樣的不夠完整不夠落實,少有固定的新進人員指導員(例如A負責訓練或監督B)、統一格式化的訓練實施進度表(例如將須具備的技能列表出來一一考核)、新項目總來不及更新(例如某項產品的作法有更新或增加新產品但訓練表上卻沒有更新)等等,往往導致大家搞不清楚新進人員的學習進度到哪、來不及更新上列表的東西變成要看帶新人的人自己有沒有記得去告訴新人,甚至還會出現帶新人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有新項目、某項產品有新做法等等,某些明明可以靠制度化來提高經營效率的東西為什麼不好好的去讓它制度化?制度化對台灣的經營者來說真的有那麼難嗎?我實在無法理解。
台灣便利商店的結帳流程,嗯......這方面我覺得除了店員外其實客人也是個大問題,幾次工作經驗下來我總有種感觸「台灣的上班族就是在公司裡受氣然後出來找店員出氣」,不是說所有上班族都這樣只是這種人真的還不少,常有那種人明明結帳前就可以先弄好(例如帳單的填寫)但他就是要到了櫃檯才慢慢填,有漏填的地方店員提醒他他還會超不耐煩甚至講不聽,遇到這類的我每次都會想「一樣是做服務業,你就不會將心比心一定要故意這樣刁難店員嗎?」。急著幫下個客人結帳這個則是公司規定,至少台灣7-11是「不能讓客人久等」,快速消化掉櫃檯前的結帳人數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變成這個結完就趕快結下一個......剛開始我也很不習慣,之前的幾個打工我向來都是把排隊的人當隱形人,先把當前顧客的服務做完再去接下一位客人,而台灣人在這方面也還蠻可愛的,大多數人都會結完帳後自己到旁邊去把東西或零錢收好或至少騰出位子讓下一位客人可以先結帳......又扯遠了,總之就是當我把這種服務態度帶到7-11時結果是被主管或前輩說這樣不行,要先處理下一位客人不能讓客人等。
另外像是各種宣傳文宣,總覺得台灣實在......很隨便,老是將一些卡通人物放到宣傳文宣上頭,不只是小企業這樣做連大企業或是政府也常這樣,每次當我看到小叮噹、史奴比、米老鼠、KITTY等等,我的第一個想法往往不是「好可愛」而是「請問這有經過授權嗎?」這點很有趣,這次去日本我還特別觀察了一下,發現日本的小朋友身上真的很少穿著印有卡通圖案的衣服,不像台灣小朋友身上總是穿著數碼寶貝、神奇寶貝、遊戲王等等滿街跑,政府沒有認真宣導取締,也難怪台灣的侵權狀況如此嚴重~
說到公車,其實在台北只要不趕時間我都會搭「首都客運」,因為他們家的車搭起來感覺生命安全比較有保障......不過趕時間的話我就比較少搭了,特別是在行經路段大多沒有公車專用道時,因為首都的司機大多都很守規矩所以相對就比較會被其他客運公司「欺負」......除了首都的公車外其他真的很看運氣,司機心情好的話就會好好開,心情不好的話就亂開然後脾氣極度暴躁,不過話說回來有時我也覺得公車司機很可憐,因為台灣的客運公司真的蠻剝削的,好幾次都有司機想用工會的力量爭取權益但下場都是被公司甚至黑道搞掉......
留言列表